近年来,ku111备用线路坚持以提升人才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为目标,深化与企业的合作,通过高端引领、工学结合、名师带徒,全面推进高技能人才在培训模式、课程设置、能力评价等方面的改革创新,在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推动技术创新、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。
入校就已进入角色
毕业即成技术能手
闭祖清是ku111备用线路16级变配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的学生,由于技术过硬等,如今已成为永青集团(印度尼西亚WedaBay工业园区)发电事业部电气运行代理班长,月薪1.8万~2.5 万元;就职于南南铝业股份有限公司的覃磊,是该校机械制造加工系数控加工专业的毕业生,平时他经常参加海尔空调面板 HCK096 工装设计改造、比亚迪P94电池托盘新产品开发项目等,为企业发展创造了不少经济效益。
像这两名实现高质量就业的学生,该校还有很多。他们从入校第一天起,就进入技能学习的角色,毕业时已成为行业内的技术能手。数据显示,“十三五”期间,该校共培养各类高素质技能人才 1.8 万余人,平均每年就业率达98%以上。
“高质量就业、高就业率的背后,是高技能人才培训与企业岗位要求的同频共振。”该校机械制造加工系主任马莲芝告诉记者,为适应企业的需求,学校各专业依托区内外20多家行业企业,成立校企合作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,签订了高技能人才培训协议,制定了符合企业岗位要求和专业特点的高技能人才培训方案,创新了特色鲜明的高技能人才培训模式。
能工巧匠走进课堂
标准规范融入教学
“我们跟着专业课老师学到了许多大学才教的知识和技能,真是太幸运了!”“我们的专业课老师是技术能手,讲课深入简出 ,没有学不会的……”提起学校引入的能工巧匠,ku111备用线路的学生们赞不绝口。
目前,该校设有自治区级罗启典技能大师工作室、南宁市级李明琨电焊工技能大师工作室、南宁市级李文伟铣工技能大师工作室、南宁市名师成长工作室。
“学生仅靠课堂理论远远不够,我们需要更多来自生产一线的‘能工巧匠’带来各行业最新的技术信息,将企业实践经验带到课堂。”该校招生就业指导办公室主任李经炎表示,如今,该校已聘请11名行业知名专家及企业实践专家,为专业(职业)的高技能人才培训建设问诊把脉、传授经验、指引方向,让学生们的所学所练真正与实际岗位接轨。
输送技能人才资源
服务地方经济发展
近年来,ku111备用线路积极发挥自治区级高技能人才培养主阵地、主渠道作用,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,为比亚迪、多氟多、合众、太阳纸业、潮力铝业等已落户和即将落户南宁的重点企业培养、输送和储备本土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,为服务地方经济、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。
经过几十年的努力,目前,该校已形成以模具制造、多轴数控加工、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、新能源汽车制造与装配、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、机电一体化、智能制造技术应用、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、计算机网络应用、工业设计、数字化设计制造等与首府南宁高端制造业、电子信息产业相匹配的“新工科”为主的国家级重点技工院校。(陆欣楠)
来源:南国早报客户端